从“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看中国城市的抗疫与经济

转载 美通社 | 2021-12-30 17:07
以下为来自中国网的报道: 1.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国城市的底蕴与韧性 2020年全球最大主题是新冠疫情的抗疫防疫。“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着力从社会、经济、环境多元地反映这一年中国城市在抗疫与恢复经济上的表现。 从疫情本身来看,2020年80.8%......

北京2021年12月30日 -- 以下为来自中国网的报道:

1.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国城市的底蕴与韧性

2020年全球最大主题是新冠疫情的抗疫防疫。“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着力从社会、经济、环境多元地反映这一年中国城市在抗疫与恢复经济上的表现。

从疫情本身来看,2020年80.8%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在前10位城市,而这些城市都局限在湖北省。这说明迅速的封城措施和彻底清零的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较快地控制了疫情,使得全国其他城市没有发生疫情的爆发性蔓延。

由于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较快控制疫情,中国城市的市民生活得到较快恢复。以市民生活中的娱乐为例,电影市场是受新冠疫情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虽然2020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暴跌了68.2%,但是相比以北美为代表的全球其他大票仓,中国的跌幅相对较小,而且反弹力道强劲,成就中国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国产片《八佰》夺得了2020年度全球票房的冠军。同时,跻身全球年度票房前十的还有,第4位的《我和我的家乡》、第8位的《姜子牙》、第9位的《送你一朵小花》三部国产影片。此外《金刚川》也取得了名列第14位的好成绩。强劲反弹的中国市场硬是把一批国产电影抬进了全球票房榜单前列。

航空运输也是备受新冠疫情冲击的领域。特别是在国际旅行长期受限的情况下,各城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都大幅度下降,致使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下降了36.6%。所幸国内新冠疫情迅速受到压制,国内航空运输得到恢复,较之欧美日各国,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降幅相对较小。

2020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杭州、郑州。前10位城市的旅客吞吐量在全国的占比达到44.9%,前30位城市的同占比更是高达75.5%,中国航空运输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的趋势明显。

相比旅客吞吐量,全国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只下降了6%,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杭州、郑州、成都、重庆、南京、西安。在这些城市之中甚至有深圳、杭州、郑州、南京4城市还实现了货邮吞吐量的增长,显示疫情下物流的活跃和制造业供应链的较快恢复。前10位城市货邮吞吐量在全国的占比达到72.8%,前30位城市的同占比更是高达92.5%,相比旅客运输,航空货邮对中心城市的集中度更高。

虽然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和全球海运出现混乱状况,甚至延续至今。但是2020年大多数中国港口城市的集装箱吞吐量都还有所增长,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2%的增长,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能力的强大韧性。202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宁波、深圳、广州、青岛、天津、厦门、苏州、营口、大连,其中只有大连陷入了负增长。前10位城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到全国的70.8%,前30位城市的占比更是高达92.6%,凸显港口运输向特定城市高度集中的现象。

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业受到重挫,但是下半年反弹力道强劲。“中国制造业辐射力2020”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苏州、东莞、上海、宁波、佛山、成都、广州、无锡、杭州。这10个城市中除苏州、东莞、无锡3个城市以外,都实现了出口增长。正是这些制造业强市的底蕴使得中国出口在2020年仍然实现了4%的增长。制造业辐射力排名前10位城市的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的占比达到44.2%,排名前30位城市的出口在全国的占比更是高达71.7%,中国的出口产业高度集中在这些制造业大市、强市。

2020年是IT产业大发展的一年,数字抗疫、远程办公、网络授课、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等成为常态,疫情猛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的数字化转型。“中国IT产业辐射力2020”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福州、武汉、厦门。这10个城市的IT业就业人数、主板IT业上司公司数量、中小企业版IT业上市公司数量、创业板IT业上司公司数量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达到56.7%、80.4%、63.9%、76.2%,IT产业更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

由于中国采取的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凑效,在全球主要各国普遍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在2020年仍然实现了2.3%的增长,确实难能可贵。2020年全国GDP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除受新冠疫情重挫的武汉以外,都实现了经济增长,中国城市的韧性在疫情冲击的艰难境况中得到充分体现。2020年全国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这10个城市的GDP在全国的占比达到23.3%,前30位城市的GDP在全国占比更是达到43%,中国经济向上位城市的集中明显。

2.“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排名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覆盖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指标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大项综合评价中国城市的发展。每一个大项下设置3个中项,每个中项下设置3个小项,形成3×3×3结构,每个小项又由多个指标支撑。这些指标共由882组数据构成,其中统计数据占31%、卫星遥感数据占35%、互联网大数据34%。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是能够运用不同领域的数据资源,可以用“五感”来高度感知和判断城市的,先进的多模态指标体系(MultimodalIndex)。

(1)综合排名

北京连续5年蝉联综合排名首位,上海排名第2位,深圳排名第3位。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综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南京、杭州、天津和苏州。成都、南京分别上升到第5位和第7位,苏州跻身前10,武汉跌出前10。这10个城市分布在4个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4个城市、珠三角城市群2个城市、京津冀城市群2个城市、成渝城市群2个城市。

综合排名第11位到30位的城市分别是武汉、厦门、西安、宁波、长沙、郑州、青岛、东莞、福州、昆明、合肥、佛山、无锡、济南、珠海、沈阳、贵阳、大连、南昌、泉州。

【图】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综合排名前1-100位城市

(2)环境大项排名

深圳连续5年夺取环境大项首位,广州排名第2位,上海排名第3位。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环境大项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上海、厦门、三亚、林芝、日喀则、昌都、北京、海口。厦门、三亚、日喀则分别上升到第4位、第5位和第7位。

环境大项排名第11位到30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东莞、成都、舟山、汕头、山南、南京、重庆、福州、儋州、佛山、那曲、普洱、巴中、杭州、昆明、武汉、泉州、中山、长沙。

【图】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环境大项排名前1-100位城市

(3)社会大项排名

北京、上海连续5年分别蝉联社会大项排名首位和第2位,广州连续4年守住第3位。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社会大项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天津、西安。南京、成都、天津分别上升到第5位、第6位和第9位,西安跻身前10,武汉跌出前10。

社会大项排名第11位到30位的城市分别是苏州、长沙、厦门、郑州、济南、武汉、宁波、沈阳、青岛、合肥、昆明、福州、哈尔滨、无锡、南昌、贵阳、南宁、大连、太原、长春。

【图】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社会大项排名前1-100位城市

(4)经济大项排名

上海连续5年蝉联经济大项冠军宝座,北京和深圳也连续5年分别稳坐第2位和第3位。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经济大项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苏州、重庆、天津、杭州、南京。成都跃进到第5位,天津、杭州的名次有所下降。

经济大项排名第11位到30位的城市分别是武汉、宁波、东莞、青岛、西安、郑州、长沙、厦门、无锡、佛山、济南、福州、合肥、大连、昆明、沈阳、泉州、温州、长春、哈尔滨。

【图】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经济大项排名前1-100位城市

从“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0”看中国城市的抗疫与经济

来源:美通社


用户名:  密码:  没有注册?
网友评论:(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评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