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白米范如何重塑中外音乐交流新范式

转载 新闻稿 | 2025年05月14日
双向奔赴:白米范如何重塑中外音乐交流新范式 ......

在2025年国内演唱会市场的热潮中,外国歌手来华开唱已成为行业常态。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音乐公司RYCE白米范长达数年的全球化布局 —— 这家以“引进 + 出海”为双引擎的公司,正通过成熟的 IP 运作与资源整合,让中外艺人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

一、打破国界:构建全球化艺人运营体系

白米范的国际化征程始于对海外市场的深度洞察。2023年,公司与日本音乐厂牌and music inc.达成战略合作,独家运营说唱歌手Awich、JP THE WAVY 及OzWorld的大中华区经纪业务,同时为韩国THEBLACKLABEL提供中国地区独家媒体代理服务。这种“本土化 + 全球化”的运营模式,不仅为海外艺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更搭建了亚洲音乐人的国际交流平台。

以越南歌手芝芙为例,白米范为其定制了“文化浸润式”发展路线:2024 年发行首支中文单曲《Finding You》,歌词融入中文元素,MV 邀请中国男演员合作;借“中越人文交流年”契机,接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资源,通过《乘风 2023》等综艺舞台,让芝芙以音乐为桥梁,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活名片”。新华社报道中,芝芙坦言“每一次表演都是连接中越的温暖机会。”这种精细化运营,让海外艺人不仅停留于演出,更深度参与文化对话。

二、从“搬运”到“共生”:创新文化交流方法论

区别于传统经纪公司的“搬运式 推广,白米范提出“文化混血”策略,将音乐交流升维为多元文化共生。2021 年独家运营刘逸云(Amber Liu)中国经纪业务后,公司助力其发行专辑《y?》,并通过《乘风 2023》综艺曝光,实现商务合作激增 20个、商务收入提升8倍的突破。Amber的成功,印证了“在地化创作 + 国际视野”的可行性 —— 她在西安音乐节、马蹄音乐节的演出,既保留个人风格,又融入中国音乐元素,成为中外粉丝的共同偶像。

在“引进来 的同时,白米范更注重“走出去”的文化内涵。2024 年主办的 HYPEFEST 音乐节,集结 OFFSET、TINASHE 等国际巨星,以嘻哈音乐为核心,辐射 R&B、Pop 等流派,打造跨地域的音乐狂欢。这种“以节为媒”的模式,不仅为国内观众带来国际前沿演出,更让海外艺人直观感受中国音乐市场的活力,推动双向合作意向。

三、感知中国:当传统文化成为全球潮流密码

白米范的野心不止于艺人经纪,更在于构建文化传播新载体。“感知中国・华耀全球音乐盛典”IP的推出,标志着公司从音乐公司向“文化共生体”的转型。该计划联合《滚石》杂志、潮牌CPD及设计师Feng Chen Wang,在潮服与配饰中注入篆书纹样、园林美学等中国元素,打造 “流动的文明图腾”。旗下艺人庆怜身着联名系列亮相活动,被海外媒体评价为“东方美学的全球化转译”,欧阳靖等艺人的打卡传播,更让传统文化以潮流形式渗透全球青年圈层。

这种“以美为介”的传播策略,消解了文化差异的壁垒。当国际潮人穿着印有篆书的卫衣、背着竹编工艺包袋,中国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时尚符号。白米范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文化交流,是让不同文明在美学共鸣中自然对话。

四、重塑行业:定义华语娱乐国际化新逻辑

从Awich的说唱舞台到芝芙的中越双语演绎,从Amber的综艺破圈到“感知中国”的潮流输出,白米范的一系列动作,正重新定义华语娱乐的国际化路径。公司打破“单向输出”的传统思维,以“双向奔赴”为核心逻辑 —— 既为海外艺人提供中国市场的“钥匙,也为国内音乐人搭建国际舞台的“阶梯”,更通过文化产品的创新,让中外观众在共享中实现理解与认同。

在全球音乐市场融合的今天,白米范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它证明,文化交流无需刻意“灌输”,而是通过精准的市场运作、深度的内容创作、真诚的情感连接,让不同文化基因在碰撞中孕育新的可能。当音乐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当潮流成为文明互鉴的载体,这家中国公司正书写着属于华语娱乐的全球化新篇章。

标签:白米范

用户名:  密码:  没有注册?
网友评论:(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评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