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错配≈保障的缺失?《蛮好的人生》揭露普通人买保险的误区

转载 网络 | 2025年07月22日
保险的错配≈保障的缺失?《蛮好的人生》揭露普通人买保险的误区 ......

近日,热播剧《蛮好的人生》正式收官。剧集以保险销售人员“胡曼黎”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保险与财富、风险管理的故事。

剧集中,胡曼黎前夫丁致远的二叔因为心脏的小毛病到上海动手术。秉承着有些情分在,胡曼黎能帮的都帮了,二婶对她赞不绝口,责怪侄子不懂得珍惜那么好的媳妇。可当得知手术费需要20万元时,二老犹豫了,这笔钱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拿来动手术就没钱了。胡曼黎安慰他们说,之前他们在她这买了保险,是可以报销的,二婶听了她的话,放宽了心,但事实是当年二老买保险时,为节省几千块钱,趁着胡曼黎不在,只买了重疾险,没买医疗险。由于二叔的病不算重疾,无法报销。

因小失大,拿不回这20万元,二叔二婶急眼了,以早年资助丁志远读书为由,让丁志远想办法填补20万元的窟窿……一幕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而这部剧也呈现了不少民众对于保险的误解:虽然知道保险有着未雨绸缪的作用,但“看不懂、不会买”也是很多人的购买保险的最大痛点。

而保险公司也敏锐地发掘了群众的需求,近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于其官方APP上线“保险缺口保障”功能。该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障方案建议,助力精准识别并填补风险保障缺口,标志着保险线上平台服务从“被动销售”向“主动需求匹配”的跨越式升级。

科技赋能:从“千人一面”到“一人一策”

传统线下保险往往依赖用户自行判断需求及销售推荐,而人保APP的“保险缺口保障”功能依托海量用户画像及风险模型,结合用户年龄、职业、资产状况、已有保单等维度,智能测算其在医疗、意外、财产等方面的潜在保障不足。例如,针对年轻家庭可能忽视的重疾险额度不足问题,或中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传承风险,智能推荐差异化产品组合,真正实现“量体裁衣”。

三步操作,一键补齐保障短板

记者实测发现,客户仅需三步即可完成全流程:

授权分析:APP在用户授权后,自动整合已有保单数据(支持人保体系内所有保单);

智能诊断:生成缺口明细,如“重疾保额缺口20万元”“家庭责任险未覆盖”等;

方案定制:根据缺口优先级推送中国人保旗下匹配产品,用户可在线完成投保。

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还引入动态监测机制,当用户人生阶段变化(如生育、购房)或社会风险环境更新时,将主动触发重新评估,确保保障的时效性。

行业视角:数字化服务生态的标杆实践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人保此举直击消费者“保障不足却不自知”的痛点,将保险的核心价值——风险转移前置化、透明化。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保单持有量虽逐年上升,但保障充足率不足40%,此类技术驱动型工具有望显著提升社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相关人士表示:“‘保险缺口保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理念的践行。未来我们将接入更多民生数据源,深化‘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规划’等场景融合。”

标签:人保APP

用户名:  密码:  没有注册?
网友评论:(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评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